私厨上门与经史子集--青精饭

私厨上门与经史子集--青精饭

杜甫《赠李白》诗曰:“岂无青精饭,使我颜色好。苦乏大药资,山林迹如扫。”

皮日休《南阳广文欲于荆襄卜居因而有赠》:“青精饭熟云侵灶,白裘成雪溅窗。”

陆龟蒙在《道室书事》一诗中说:“乌饭新炊笔饭香,道家斋日以为常。”

“青精饭”始于唐代,又称“乌米饭”,是道家求长生不死的养生食物,为道家斋日的餐食。“青食迅”是青精饭的别名。说“迅”是因为黑米是已经煮熟过的,所以加工起来很快、很迅速。

青精饭还是我国南方许多地区社日的节令食品,如明代广东一带社日食用的五色饭也是从青精饭派生而来的。清代李调元《南越笔记》卷载:“今苏罗人每以社日为青精饭相饷。”今天上海一带清明节吃的青团,明代郎瑛认为这也是从青精饭演化而来。他的《七修类稿》卷四三说:“古人寒食采桐杨叶染饭青色以祭,资阳气,今变而为青白团子。”

那么青精饭是如何加工制作的呢?

主要食材:南烛木、粳米(或糯米);

制作方法:

1、采南烛木的新枝嫩叶、将其捣碎适当加水、浸泡2个小时以上,用滤网过滤、留下汁水备用。

2、将粳米(或糯米)淘洗干净、泡入南烛木的汁水中(水、米比例参照日常蒸饭)。

3、浸泡2小时后即可按照日常蒸饭流程进行蒸制。

4、食用前可适当添加少许白糖或按照个人喜好……

主要功效:调理脾胃气虚、增加肠胃功能、滋养肝肾两脏。

适合人群:脾胃不和、肾气不足、腰膝无力、早生白发等人群。

注1:

南烛木又名乌饭树,古称染菽。属杜鹃花科常绿灌木。多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,因人们有每年阴历三月初三用其叶蒸乌饭食用而得名。喜光、耐旱、耐寒、耐瘠薄,适生范围较广,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。

【性味】酸、涩、性平;

【归经】心、脾、肾经;

【功能主治】益肠胃、养肝肾、主脾胃气虚;久泻、少食;肝肾不足、腰膝乏力、须发早白。

注2:

《山家清供》中指出了民间食用"乌米饭"及仙家服食的"青精石饭"在配方制法上有所不同。前者是先将上好粳米用南烛枝叶捣汁蒸熟后,晒干收藏,食用时,用热水煮一遍即可。后者将青石脂及青梁米在水中浸泡后捣为药丸,食用时如今人食用中药丸,用白水送服,并用以辟谷。

 

附:《山家清供》原文

青精饭

青精饭,首以此,重谷也。按《本草》:“南烛木、今名黑饭草,又名旱莲草。”即青精也。采枝叶,捣汁,浸上白好粳米,不拘多少,候一二时,蒸饭。曝干,坚而碧色,收贮。如用时,先用滚水量以米数,煮一滚即成饭矣。用水不可多,亦不可少。久服延年益颜。

仙方又有“青精石饭”,世未知“石”为何也。按《本草》:“用青石脂三斤、青粱米一斗,水浸三日,捣为丸,如李大,白汤送服一二丸,可不饥。”是知“石脂”也。

二法皆有据。第以山居供客,则当用前法。如欲效子房辟谷,当用后法。每读杜诗,既曰:“岂无青精饭,令我颜色好。”又曰:“李候金闺彦,脱身事幽讨。”当时才名如杜、李,可谓切于爱君忧国矣。天乃不使之壮年以行其志,而使之具有青精、瑶草之思,惜哉!

 

林洪在上文中提到青精饭有两种制作方法,其一为日常食用,其二为道家辟谷修炼所用,在此主要讲述的是日常食用之法。